金陵竹刻
金陵竹刻盛行于明清时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竹刻艺术流派之一,与上海嘉定竹刻齐名,以浅刻风格著称。其雕刻刻痕细腻,雕镂不深却不减层次,观感简朴典雅,内容多为书法和山水画。
金陵竹刻的选材及处理至为关键,以竹龄3-5年左右,光洁平整、硬度适中的浙西、皖南毛竹为佳,雕刻前需将竹子落入温水与明矾煮沸,于背阴不通风处阴干晾晒,防止竹身霉变干裂。雕刻技法则以留青为主,保留竹子表面青皮雕刻图纹,雕刻完毕后刮去花纹以外青皮露出竹肌,根据雕刻刀法,能刻出干、湿、浓、淡的效果。
金陵竹刻的主要作品可分为笔筒、臂搁、扇骨及竹联四类,其中臂搁为旧时文房用品之一,于作书绘画时枕臂之用,是目前雕刻作品最多的品类。扇骨则为折扇边骨,两侧分别刻书、镌画,多与扇面内容相互映衬,提升折扇的精美程度。
21世纪初,金陵竹刻的发展因缺乏推广一度陷入停滞。直至2009年,金陵竹刻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逐渐被大众了解。同年由金陵竹刻传承人赵荣创办的金陵竹刻艺术博物院,亦于玄武区富贵山4号落成,感兴趣的读者不妨前往参观。价格方面相对高昂,仅扇骨作品集中在1000-3000元不等,其余作品则视尺寸及做工精细程度而定,具体需详询展厅工作人员。
购买渠道:金陵竹刻艺术博物馆、南京工艺美术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