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共有圈养大熊猫五百余只,大部分熊猫生活在“老家”四川,其他则零星分布于各地动物园。诸如碧峰峡等大型熊猫保护区也不过聚集着数十只大熊猫,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中培育着约180只大熊猫,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圈养大熊猫基地。这里的熊猫不仅数量多,而且横跨各个时段,刚刚出生的幼崽、娇小的幼年熊猫和壮硕的成年熊猫及其进食、睡眠、玩耍等多种状态均可观赏到,另有数个熊猫科普机构,堪称世界上最适合观览和了解熊猫之地。如今,成都大熊猫基地已发展为集熊猫保护繁育、熊猫科研、教育观光、科普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占地面积1500亩,分为天鹅湖、大熊猫别墅及产房、小熊猫活动场及产房和大熊猫研究科普机构四大部分。基地面积不大,如若游客行程紧张,可重点游览大熊猫别墅以及产房,耗时1个半小时左右。建议时间宽松的旅客全园观光,大约花费3个半小时。同时,大熊猫基地竹木苍翠、绿意盎然,漫步其中或乘坐电瓶车观览皆是不错的选择。
大熊猫别墅模拟了熊猫野外自然生态环境,是熊猫的主要活动场地,分为幼年、亚成年和成年大熊猫别墅。1号和2号别墅是熊猫最为密集的区域,约有二十余只熊猫。这两个别墅树立着告示牌,介绍居住于此的熊猫,包括名字、图片、外形特点以及生活习性等。虽然熊猫外表大致相同,但其实每只都有自己的特点,馆内工作人员正是根据不同熊猫间“黑眼圈”大小、眼距、耳朵形状、头型的不同,而能认出每一只熊猫。游客亦能掌握此项技能,某些游客游览后还会成为某只熊猫的忠实粉丝。
别墅仅按熊猫年纪划分,在任何别墅均可见熊猫进食、睡眠、玩耍等状态,但时间不一,游客需抓准时机,否则错过在户外积极活动的大熊猫将是非常遗憾。大熊猫消化速度快,所以食量大,花费在进食上的时间长。野生大熊猫每天约有一半时间觅食,而圈养大熊猫则不必寻找食物,饲养员通常在早上八点和下午三点左右进行喂养,此时游客可见熊猫大朵快颐。一只圈养成年熊猫一天可消耗三四十公斤竹笋和十余公斤竹叶或竹秆,食量惊人。
大熊猫每天约有十小时处于睡眠状态,早上八、九点时熊猫最为活跃,可见其玩耍、散步、攀爬木架甚至爬树等形态。上午十点后熊猫陆续进入睡眠状态,延续至下午两、三点,下午大熊猫的活动积极性相对上午较弱,游客尽量在九点前到达基地,避开熊猫午睡时段。另外,熊猫别墅分为室内室外两部分,熊猫喜冷怕热,当室外气温高于26度,大熊猫会到室内避暑,建议游客避开夏季高温时期到访。
产房是大熊猫基地的另一大人气景点,根据产房外形分为太阳产房和月亮产房。秋季是熊猫的生育季节,此时参观是最佳时机。产房是大熊猫怀孕待产及初生熊猫、幼年熊猫生活的地方,可谓大熊猫的幼儿园。保温箱中的无毛初生熊猫、软趴趴的幼年熊猫、相互依偎的熊猫母子这些稀罕的画面都可在产房看到。太阳产房的低龄幼崽数量更多,且位于基地中心地段,门口往往排成长队,高峰期需排1个小时以上。而月亮产房游人稍少,基本不用排队,室内活动室也更多。
除了大熊猫外,基地内还饲养着天鹅、孔雀、小熊猫等动物。小熊猫是一种经常被人误会的物种,其名字易被误解是幼年大熊猫,外形又常让游客误认是浣熊。小熊猫学名红熊猫,体态似猫,但比猫大,全身呈红褐色,四肢为棕褐色,体毛长而蓬松,脸圆眼鲜艳,颜值颇高,而且更亲近人。
参观过各个萌宝后,游客可以来到熊猫医院、熊猫厨房、熊猫博物馆、熊猫科学探秘馆等科普馆游览,了解大熊猫进化、饮食、繁育和疾病预防与诊治等信息。另外,基地设有熊猫捐赠点,捐款200元或以上可以获得捐赠证书和熊猫公仔一只。熊猫基地位于城北区外环,离最近的熊猫大道地铁站尚有3.8公里,游客出站后仍需转乘前往。游客也可乘坐景区直通车或文博观光线往返于大熊猫基地、武侯祠、杜甫草堂等热门景点和春熙路、天府广场等集散点。
建议游玩时间:半天
参考票价:
全票:58元/人
半票:7周岁-18周岁的青少年及本科或以下学历的大学生、60周岁-70周岁老人
免票:6周岁以下或身高1.3米以下的儿童、拥有《老年人优待证》的60周岁或以上老人、70周岁或以上老人、现役军人、残疾军人、残疾人
开放时间:07:30——18:00(17点后禁止入园)
Tip:1. 夏季携带驱蚊、防晒用品;2.禁止携吸烟、大声喧哗、带宠物入内;3.禁止向动物投食、使用闪光灯拍照;4.一定不要翻越栏杆,憨态可掬的熊猫其实很凶猛。